德育活動
寧德市民族中學首屆“三月三”畬族文化藝術(shù)節(jié)系列活動( 四 )
畬族風情-民俗實物或模型展
在首屆“三月三”文化藝術(shù)節(jié)的日子里,我們精心籌辦了一場充滿畬族風情的民俗實物或模型展覽。
展出時間:2013年4月8日至4月12日,每天課間操時間20分鐘,中午1:00-2:00,傍晚5:30-6:30。
“畬族風情實物或模型”展覽,共展出作品110多件,總體上共分兩大部分:
一是畬族民俗民間實物作品。例如竹制品有畬族民間最常使用的笊籬、米篩、(纟齊)籠、鞋(革老)等;鐵制品有畬族先民曾經(jīng)使用過的采藥鋤、砍柴刀、鐮刀、裁刀等;銅制品有畬族能工巧匠們精心打造的老式銅鎖、煙具、頂針、耳扒等;銀制品有畬族民俗中婚嫁迎賓所用到的鳳冠、圣梳、挽發(fā)、銀釵等;木制品有紡梭、紡車軸輪、木質(zhì)火籠、木質(zhì)飯籠等;穿戴方面有畬族傳統(tǒng)服裝、圍裙、棕衣、斗笠等;農(nóng)耕方面有學生制作的風(木先)模型、鏵犁模型、弓弩模型等。
二是學生在通用技術(shù)課中精心設計的帶有點畬族風情的小模型和小制作。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類型:刺繡作品有中等畫幅的百花爭艷、年年有魚(余)、雷潔柔的彩帶繡品等;豆貼作品有木質(zhì)框架的畬族風情畫;動態(tài)作品有石磨水車組合而成的畬村吊腳樓;木質(zhì)作品有模型房、小別墅等;紙質(zhì)作品有南瓜、菠蘿等;山石盆景有火山石、石英石等種類;瓦楞紙作品有李景老師指導學生制作的大象和梅花鹿;還有竹簽竹筷制作的設計精巧而逼真的摩天輪、荷蘭風車等;生物標本有林幼珠老師制作的珍貴的“鳥類透明骨胳”甘油浸制標本、吳晏清老師收藏的珍貴的“五條腿澤蛙”無水酒精浸制標本。此外還學生們制作的眾多的塑帶編織、蠟燭熔鑄、木雕工藝、竹筒制品、泥塑泥捏、石膏雕塑等作品.
4月9日-4月10日,恰逢學校教學公開周,不少縣市的教師,參觀了我們的展出。4月12日“三月三”那天,福安電視臺、寧德電視臺、中國報道網(wǎng)三路記者蒞臨展館,攝下了學生參觀的全過程。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“畬族風情實物和模型”的展覽。
吳晏清撰稿于2013年4月14日